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15858625778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沈雷:纸上剪春秋
沈雷,1948年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剪纸》编委,浙江省民协剪纸艺委会主任,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组主任,台州市文联原副主席。从事剪纸创作五十余年,创作作品千余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人民日报》等,两次在日本展出。剪纸《渔家乐》获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金奖。2000年、2018年分别在浙江展览馆、浙江图书馆举办“沈雷剪纸艺术展”。曾出版《三百六十行》《镂金剪彩》《新三百六十行——沈雷沈扬剪纸艺术》等剪纸集,主编《浙江剪纸四十年》《台州工艺美术精品集》,与人合写《浙江民间剪纸》一书。
11月,沈雷的“结缘剪纸”展览在黄岩朵云书院举行。展厅里,一幅幅剪纸作品,讲述着黄岩城过去数十年的众生百态。街巷、古桥、河道、商铺、渔船……作者撷取着记忆中的身边景象,毫不掩饰骨子里的江南意趣。
这些景物带有天然的秀美与精致,但在沈雷的作品中,线条构成朴拙、大气,圆润间有粗糙的质感,充盈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不远处,三三两两的来客围着,沈雷安静坐在中间,手里拿着毛笔,正为一幅作品打底稿,桌子旁边,摆着他那把北京王麻子出产的金边剪刀。
与前两年相比,他的皱纹又深了几分,但手部依然稳定、灵活。毛笔在纸上奔走,不一会儿,一座江南水乡现出雏形。
这暴露了他的“秘诀”之一。水墨勾勒,使他的作品与常规的硬笔线条区别开来。在国内,他是为数不多以毛笔打底的剪纸艺人。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风格,在剪纸界横空出世,寻不到来处,也很难复制。
这同沈雷的经历密不可分,而他与剪纸的因缘,就藏在展厅的数百幅作品中。他对生活的理解、于艺术的求索,被忠实地记录在这些纸张上。
岁月的剪刀,将往事去芜存菁,留下独属于他的人生轮廓。
街巷
沈雷的办公室外,挂着一幅剪纸,题目叫《国医馆的那些事儿》,画面表现的是旧时的黄岩沈宝山药店。医生把脉,来客看病,店员抓药、煎药、炮制饮片,诸多事宜动态,惟妙惟肖。
要讲沈雷,很难绕过这家百年药店。沈家先辈来自宁波慈溪沈师桥,四代人扎根黄岩,经营沈宝山。店铺原本开在草巷,住处就在对面,沈雷自小,便在药店的前街后巷奔跑穿梭。
药店生意很好,每日大堂上人流不息。客来客往的热腾烟火味,成为沈雷人生的底色之一。
到了掌灯时分,生意歇下来,店内的两位柜台先生,会以毛笔练字打发时间。一位名叫赵岳云,喜欢在黄稿纸上下笔,另一位叫沈吉元,则爱用报纸,写的时候用淡墨水,一层层覆盖上去,纸上形成层层叠叠的花纹。
每当这时,沈雷会踮着脚趴在柜台上旁观,专心得出奇。瞧这孩子有兴趣,先生们将笔递给他,“你来试试?”
影响还来自父亲沈钦馥。沈钦馥擅长书画,办过《职工生活》《夜光报》等民间报刊,自己设计沈宝山的中药仿单。父亲送过他一本《丰子恺漫画》。丰子恺简练、质朴的笔触,隽永、生动的表达,成为日后沈雷艺术风格的隐秘渊源。
幼时的沈雷,最喜欢的还要属巷口“老麻”书摊上的连环画。《杨家将》《双龙会》《岳飞传奇》……这些故事让他着迷。摊主人姓姚,在此摆摊多年,知道是沈家的孩子,便允许他将画册带回家中观摩。
沈雷回到房间,关上门就是一天。后来家人走进房中,朝东的墙壁挂满了他临摹的“画作”。
和成长于那个年代的许多艺术家一样,沈雷的起步,并无什么名门师承,而是东鳞西爪地融江湖百家于一炉。他的艺术养分,既来自书本,也来自民间,源于黄岩城里的市井生活。落到剪纸上,这使他从无拘束,野蛮生长。
寻路
踏上剪纸一途,于沈雷而言更像自然而然。
“在纸张上剪剪刻刻,从小没断过。”沈雷回忆,“画画还得准备颜料,而剪纸拿起剪刀和纸就能创作。”
那时的报纸还会使用剪纸作为报花,多以工农生产为主题。1966年,“文革”开始,黄岩中学停课,沈雷回了家,埋头搞起创作。
1968年,沈雷的剪纸作品《知识青年去农村》在《工农兵画报》封底上刊登,这也是他首次发表剪纸作品。无意中,他在一期《工农兵画报》上发现了另一幅剪纸,作品下方标着一行小字:黄岩印刷厂供稿。
供稿者何许人也?沈雷对此产生了兴趣。
在那时的黄岩,剪纸艺术只能算小众。对于一个热爱剪纸的年轻人来说,这般处境是寂寞的,他太需要同行之人。
- 上一篇: 仙居:“工坊贷”为共富工坊“贴金”
- 下一篇: 冷空气又要来了 气温先升后降,下周有望入冬
-
2023-04-07温岭医保开启“跨市通办”
-
2023-04-07新区:企业向“技术”和“创新”要动力
-
2023-04-07“台州制造”亮相“中国最高书店”
-
2023-04-07一个基层法庭缘何能让省高院最高院点赞
-
2023-04-07南城:抓好民生工程 增进群众福祉
-
2023-04-07洪家:“市场群”党建联建助力实现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