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15858625778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和合,一部写不完的大书
距今1200多年前,在天台的寒石山里住着一位特别的诗人。他杖藜行歌,醒时作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属于台州的和合之路。
这名诗人就是在天台隐居了70多年的寒山子,他与国清寺僧拾得并称“和合二圣”,时至今日仍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也被视作中华和合文化圣地。
与余姚阳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称为浙江三大文化的台州和合文化,既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鲜活样本,也是当代台州城市精神的文化源泉。
和合的源流如何演进,历史的注脚又会将我们引向何处?只需要翻开和合这部穿越古今的大书。
寒山子隐居地——天台寒石山。
一
夏商周三代,先民在台州繁衍生息,当时此地主要是越人的聚集地;秦汉之际,越人不断外迁,中原移民开始流入。从那时起,多元文化的交融重铸,成了千百年来台州文化的主旋律。
到了明清时期,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精神内核,寒山、拾得“和合二圣”为民俗信仰象征,宗族聚合为儒学民间化实践方式的台州和合文化逐渐形成。在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台州和合文化是精髓所在。
和合文化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但实际上,中华民族讲究和合,由来已久。“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上已单独出现,“和”指音声相和,“合”指上下唇相合。殷周时期,“和”与“合”表达的都是单一概念。
第一次对和合文化作系统性理论阐述的是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他以五行和合为理论基础,不仅界定了“和”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称得上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奠基者。
春秋时期,“和”“合”从单一概念发展到“和合”连用,诸子百家的阐述起到了促进作用,和合的内涵不断加深,适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和”“合”连用,初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思是说,商契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道德规范加以融合施行,使百姓能够安身立命。
先秦诸子百家秉承各自立场,孔子执礼、荀子以法、孟子秉仁,初步形成了和合观,而远离中原的天台地区践行和合,将和合文化上升到了儒释道合一的高度。
三国吴时,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并现,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天台山第一个三教融会的历史时期。
儒释道三教不仅在天台并存,更在此地和合共生。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和合思想、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和合思想、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和合思想,三者互鉴互融,共同构成了天台和合文化的有机整体。
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可视作天台和合文化的开篇之作,“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文中生动呈现了天台佛道并存的文化格局。
陈、隋之际,高僧智顗入天台山创立了法华宗,亦名天台宗。天台宗的核心,就是和合。
智顗运用圆融之法,和合南北,会融三教,主张“世法皆佛法”,将儒道二教作为方便法门纳入天台佛学之中。自此之后,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共识。
隋唐时期,是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和合的鼎盛时期。司马承祯隐居天台桐柏山40多年,开创了道教天台仙派。
直至宋代,张伯端顺应时代思潮,首倡以道教“性命双修”理论会通三教,得出了“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的结论,,将儒家的“心”、佛家的“性”与道家的“道”相统一,集中体现了道教南宗的和合思想。
台州儒学中,最能反映和合思想的是晚清学者王棻的著作《台学统》。它既包含了汉学的训诂、词章,也涵盖了宋学的性理,体现了“不立门户、汉宋兼融”的台学特色,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儒家和合思想。
和合纵向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也横摄于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之中,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精髓所在。而神山秀水、三教圆融的天台山,为和合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寒山与拾得并称“和合二圣”,时至今日仍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二
台州当地,常常能见到一幅“和合二仙”图,图中一人手持荷花相送,一人手捧圆盒相迎,形象憨态可掬。荷与盒又与“和合”同音,后人就常以荷花和圆盒来寓意和合美满。
- 上一篇: 铃声就是“民声” 玉环防疫民生服务热线排忧解难
- 下一篇: 投资上亿元!临海有家3.0版本民宿
-
2023-04-07温岭医保开启“跨市通办”
-
2023-04-07新区:企业向“技术”和“创新”要动力
-
2023-04-07“台州制造”亮相“中国最高书店”
-
2023-04-07一个基层法庭缘何能让省高院最高院点赞
-
2023-04-07南城:抓好民生工程 增进群众福祉
-
2023-04-07洪家:“市场群”党建联建助力实现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