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最后的礼遇
李晓晴在仪式现场。
李晓晴在台州市殡仪馆工作七年,是礼仪科的一名司仪。 林 立摄
最高礼仪
殡仪馆礼仪科,是一个特别的岗位。他们负责的工作,不仅是为亡者做最后的服务,同时也是对生者做最体贴的服务。
台州市殡仪馆礼仪科林科长用一个词总结,“了解”。
“了解亡者的生平,了解家属对仪式的需求。每个亡者的年龄、身份、工作、经历不同,悼词的内容、仪式的细节、情绪的轻重都不同。”
在疫情防控期间,政策规定,白事要求简办。殡仪馆的守灵中心,就成为家属们释放情绪的理想场所。
家属们需要仪式,而殡仪馆的仪式又不包含民间习俗,因此,台州市殡仪馆推出了家奠仪式。
首先由亲友家人等不同代表致悼词。结束后,礼仪科工作人员排成对称两列,每人手捧一支电子蜡烛,在两名工作人员整齐的引导手势下,依次将蜡烛摆放在台案上。摆放过程中,现场放着哀而不伤的女声吟唱,由司仪朗读对亡者的思念。
送灵仪式,是台州市殡仪馆提供的另一项服务,主要针对老年亡者。
视频中,亡者棺木置于推送车上,由工作人员推送。家属在礼仪科人员的带领下,列好队列,随着音乐缓步进入火化间。整个过程肃穆庄严,既能让家属的情感得到释放,又不至于出现失控的悲痛场面。
“我们提供的不同仪式,重在体现殡仪馆仪式服务的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理念。”礼仪科的孙副科长说。
司仪,是仪式重要的环节,他们不能面带笑容,但又要让现场的人觉得贴心。他们体现的是最高礼仪,是一个生命享受到的最后的礼遇。
最真情绪
李晓晴在台州市殡仪馆工作七年,是礼仪科的一名司仪。
至今,李晓晴都记得一个画面。那是她在深圳实习的时候,每个科室的工作她都要体验一遍。那次,她正好轮换到负责接送的科室,,这个科室需要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去处理遗体。
“那次去世的是一个在母亲肚子里孕育8个月就早产的婴儿。他的父亲将他轻轻托着递给我,我看到的就是一个睡着的孩子,我就愣愣地把他抱过来了。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是记得他的样子。”
李晓晴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毕业于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学的是殡葬管理专业。
提到司仪工作,她的高频词汇是“细节、细心”。
“刚到台州时,我花了挺长时间去了解台州丧葬风俗。我对台州人的感受是,非常注重细节,所以在和家属沟通时,我会了解得更细一些。疫情防控期间,台州市殡仪馆对每一户治丧家庭入馆的人数进行了限制,礼仪科工作人员需要配合保安做好相关工作。疫情下的规定,难免让家属们原本抑郁的情绪更加压抑,所以服务就要更细一些。”
大学的专业学习,让她对仪式流程非常熟悉。然而,工作之初,真的站在悼念仪式现场,她还是很难自如应对无处不在的悲伤。
仪式上念悼词,是司仪最重要的工作。悼词一般由家属们撰写,司仪们需要事先熟悉,酝酿情绪。
“念悼词时,司仪需要克制情绪,不能过于悲痛,也不能毫无情感。良好的诵读,可以安抚情绪。”
悼念仪式的氛围,让最有经验的司仪也难免落泪。李晓晴对此感触颇深,“比如失去孩子,特别是独子的家长,他们整个流程都处于极度悲伤中,甚至都不能走进告别厅。这种时候,我会尽可能地去安抚他们,默默地陪着流泪。”
见多了死亡,就会更珍惜生命。意外去世的亡者,给李晓晴的触动最大,“特别是那些年龄小的,前途很好,他们原本拥有美好人生,都没法好好享受。”
在为这样的家属主持仪式时,李晓晴的脑子里总会忍不住回想一句话:“他们的家人可怎么办呐?”
珍惜人生
李晓晴见过悲痛欲绝的家属,也见过克制住悲伤、思路清晰、将仪式完成得极为顺利的家属。
“有一位先生,大概50岁不到吧,妻子去世了,仪式是在夏天。那是疫情之前的事情了。灵堂里坐满吊唁的人,空调开到很低的温度,也还是热。但这位先生穿着整齐的正装,非常有涵养,很庄重地接待宾客。他是现场最悲伤的人,但表现得最坚强。我当时就想到一个词,他是个很体面的人。”
夜晚守灵时,家属们位于各自的灵堂守灵,殡仪馆值班的工作人员隔一段时间去巡视。李晓晴值班时,会观察到不同灵堂的家属们,有时候会互相交流。共同的悲伤,在殡仪馆的夜晚转化成理解、共情。
- 上一篇: 路桥:建设宜居新商都 塑造城市新封面
- 下一篇: 你会选择生态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