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王语:勇敢尝试,才有无限可能
小时候的王语,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记者。大学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传媒行业。之后的8年工作经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这位临海姑娘一次次陷入迷茫,辞职、工作、再辞职……
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港剧,其中一部剧里的女记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当记者,最好是“战地记者”。
高中毕业后,我顺利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的是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他们会在课堂上分享采访经历。耳濡目染,我越来越坚定 “一定要成为一名记者”的信心。
其实,我们专业愿意从事记者行业的同学并不多。临近毕业的那年春天,同学们还在不紧不慢地度过最后的大学时光,我已经开始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了。我给很多电视台、报社,还有一些传媒公司投过简历。有些参加过笔试,有些在面试后被淘汰,有些却连简历都被退回来了。挺难过的,但是我还是一试再试。
后来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我好朋友的安徽老家的电视台在招聘。我想,多参加一次考试当积累经验吧,就和她一起报了名。
还记得到电视台拿准考证的那天,当看到一栋气派的电视台办公大楼,我心里想:“哇,这大楼真的太气派了,我以后如果能在这栋楼里工作就好了。”
可能是我运气好,那次我格外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2014年6月大学毕业,我正式成为一名记者。
我开始焦虑了
最开始,我是一名维权记者。
当时的栏目是一个新栏目,合作的同事大多数刚毕业,都是新手,没有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带教”,大家好像都不会,但又都会一点。那段时间,我觉得是人生很奇妙的体验,因为新鲜,我对工作保持着高度热情。
后来,因为台里业务架构调整,我被分配到一个农业栏目,成了一名农业记者。
和之前的“维权新闻”不同,农业新闻需要丰富的文字语言和画面语言去表现,对此我毫无经验。
因为我们部门人少,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也没有资深的记者指导我,我就在网上看农业、时政、文化、民生等各种新闻,学习他们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一遍遍地尝试。
那两三年里,是我一直在“试错”的过程。同时,我发现自己在业务上停滞不前,成长非常缓慢,我第一次有了离职的念头。
后来在一次助农报道中,我帮农户联系了当地的一家超市,希望解决他们滞销的农产品。这不经意的“举手之劳”,解决了农户滞销的25吨蔬菜,我还收到了一个农户的短信:“你们这档栏目是真正为了我们农民,谢谢你们。”
这件事让我感触挺深的。我想,这就是记者的意义吧。这之后,我又恢复了工作热情,不过,接下来的工作依旧不温不火。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遭受巨大冲击。看着身边的同事纷纷转行,而我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改变,我的业务和成长再次进入了倦怠期。
2018年末,我同男友完婚。他在上海,我在安徽,我们分居两地。出于对家庭和工作的考虑,我再次有了离职的想法。
2021年,我29岁,已婚未孕
2021年初,我向工作了7年的电视台提出辞职,来到上海。我没想到,这一年,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
我本以为换个城市、重新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但现实重重地给了我“一巴掌”。
我不断地在各大招聘平台、网站上投简历。媒体、国企、私企等等,陆续投了10多家,只有1家公司接受了我的简历,并且在面试后告知“你,已婚未孕,没有上海户口,工作不稳定”。
当时和我一起应聘的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相比较来说,我的年纪和工作经验都处于比较尴尬的阶段:已婚未孕,自身也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我的就业观念也比较保守,希望找一份和先前差不多的工作。所以,好的单位进不去,小的公司不愿意去。
就这样,我好像被自己的选择拒绝了。
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我在一家小公司做了3个月的实习生,工作很忙,没有工资,转正更是遥遥无期。我觉得毫无意义,很快便辞职了。所以,去年上半年,我一无所获。
即将30岁的我,经历着失业的巨大压力。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参与社会竞争了?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了?
我悲观消极的情绪,也让我和老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工作、家庭、生活的三重压力下,去年夏天,我患上了抑郁症。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愿意出门、不愿社交,我对将来一片迷茫,,那时候脑子里常常出现三个字“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