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数控机床上的“精雕细琢”
图为汪益栋(左)正在指导胡峰源、彭万聪备赛训练。
12月10日,在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高三学生胡峰源、彭万聪和林轩正在紧张训练。获得台州市第十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数控综合加工技术赛项一等奖的他们,几个月后,将代表台州参加省赛。
此次市赛设置有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综合加工技术等赛项,它们并不只是大家理解中的机床操作,还涵盖画图、编程等工序,堪称是一场眼力、手力、体力和应变能力的综合比拼。
练就0.02毫米的“肌肉记忆”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二学生赵周翔是此次市赛数控车赛项一等奖获得者。
“拿到尺寸图纸后,首先要通过专业软件将其画出来,再进行编程。”对于他而言,画图相对简单,难就难在操作工艺的选择。“零件有两头,一般先做尺寸多的那头;换头装夹时,也要考虑最佳的位置。”
别看是机器下刀,数控也很讲究手感,考察选手对零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控制能力。精度要求控制在0.02毫米之内,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赵周翔说,有时一刀下去,余量值与预想的不一样;有时出现振刀,零件表面有振纹。“这就需要判断程序、刀具或装夹等哪个环节出了错,并根据经验和手感逐一调整回来。”
备赛期间,指导老师周吉也全程陪着赵周翔训练。“有一天晚上10点了,他有个零件做得不好,我帮他分析原因后就让他先回去睡觉。结果他自己重新做了一遍,一直练到次日凌晨两点,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态度就体现在其中。”
培养分秒必争的合作默契
胡峰源坐在电脑前忙着画图与编程、统筹分工,彭万聪和林轩分别操作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配合加工气动抽水机的各个零件。
半年前,他们开始搭档备赛。此前,三人已在各自领域专项实训了一年多。“不够默契,规定时间零件做不完。”搭档之初,这个组合就遭遇了难题。为培养合作默契,他们每天从早练到晚,顺便相互探讨。
“有的零件需要我这边先加工,送到数控铣床操作后再进行加工。”林轩说,程序输好后,数控铣床加工时间要比数控车床的长,如果自己这边应付不过来,队友就会过来先帮忙。
“时间很宝贵,比赛要做很多个零件,机床不能停,一停就来不及。”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副主任王林强说,比如一套零件可能需要测量200个尺寸,每个尺寸测量速度提升两秒,光测量一项就节约了好几分钟。
三人训练时,指导老师汪益栋和何栋就在旁陪着,从默契度、稳定性、技术等层面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优化指导。一遍遍实战训练,一次次优化流程,三人的默契度慢慢提升,零件加工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锤炼临场应变的心态与技巧
程序输入是基础,它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后续环节的完成度和精准度。王林强说,技能竞赛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程序输入易出错,漏小数点或漏数字,就可能导致零件完全报废。”
选手们不仅要具备读图画图、编程、机床操作、测量等能力,竞赛还很考验临场应变能力,比赛过程中可能面临“二次设计”。
“零件加工时如果出错了,首先要看的是能不能救得回来,影不影响装配。如果尺寸发生变化,就要和操作另一台机床的队友沟通,看如何调整其他零件尺寸,以确保能够装配完成。”彭万聪说,零件装配及后续转速、抽水测试,所占分值较大,即便失误了也要把这些分数争取回来。
就拿叶轮叶片和抽水活塞来说,林轩他们经过一遍遍微调和试验,最终找到了最佳值。
“黄岩是模具之都,数控是模具最基本的加工技术。通过技能竞赛脱颖而出的学生既会画图也会编程,还会工艺安排和加工操作,如此全能的他们到企业去,学数控编程哪里好,能用新思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王林强说。
- 上一篇: “窗口”前移“零次跑” 暖心服务送上门
- 下一篇:逐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