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15858625778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资讯+

一次调研,这样改变城郊村的命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04 19:08点击:

  “烂眼村”、“亿元村”,“有女不嫁湾底”、人均收入7.25万元……很难想象,这些矛盾的语言是同一个村的“标签”。

一次调研,这样改变城郊村的命运

  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穷村,当地百姓戏称“烂眼村”;如今这里成了农墅连排、家家有小汽车的先进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4月21日,鄞州举办“溯源新思想”鄞州理论研讨会,活动现场,湾底村的故事被与会嘉宾屡屡提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湾底百姓就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努力改变这一窘境。新世纪之初,这一进程又因为一次重要走访调研加速。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宁波鄞州区湾底村考察时指出,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这20年来,牢记殷殷嘱托的湾底村秉持“人民第一、创业万岁”的理念,牢牢抓住乡村振兴中的“人、地、钱”三要素。

  (一)谁来建新农村

  湾底村位于鄞州新城区的东面,东临风景秀丽的东钱湖,西接宁波市高教园区,北靠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可是在40年前湾底村,曾是远近出名的穷村。

  这一点,土生土长的湾底村村委会委员顾雁冰感受颇深。在他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湾底湾底,弯来弯去到不了底”。“穷”几乎成了外人对湾底村村民的统一“印象”。

  “有女不嫁湾底”也是当时湾底村的真实写照。

  “湾底村怎么才能翻身,村民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是老村支书吴祖楣心心念念的问题。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吸引外出务工、求学的年轻人回村。

  借助近郊的地理优势,2004年,湾底村成立了旅游公司,投资1.2亿元建起了花卉基地,逐步打造出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一系列“近郊型”休闲项目

  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建成,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工厂、果园……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

  “你见过瀑布草莓吗?你吃过番石榴吗?”一见面,90后的吴莉娜就推销起了村里的“天宫庄园”。这位生于湾底、长于湾底的姑娘如今是湾底村党委最年轻的委员。

  和吴莉娜一样,6年前,大学毕业成功创业当老板的顾雁冰回村当村干部,给村里带来了互联网发展新思维。“村干部的收入并不高,还不及在外上班的收入,但我觉得就是应该回来共同奋斗。”

  党员带头,湾底村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回乡挑起大梁。80后农技专家胡君欢承担起湾底村全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任务;姚文担任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公司总经理,统筹景区开发运营……

  如今,湾底村大部分村民在村办集体企业或其他地方企业上班。除了工资收入外,每个村民每年都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获得分红。一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村里每人分红2万多元,自己每月退休养老金2000多元,逢年过节村里还发放慰问金,收入就超5万元。

  共享富裕的同时,湾底村还下活村民自治一盘棋,出台了52条配套奖罚细则,形成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核心的自治规则体系。

  (二)土地要素如何活起来

  乡村要发展,在吸引村民返乡的同时,湾底抓住了另一个关键要素——土地资源。

  曾经,面积1.05平方公里的湾底村,却是农业弱村。粮食产量在当时下应19个村中,年年垫底。“传统的小农模式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要想破局首先要把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集约化发展。”吴祖楣纲举目张,抓住了问题的源头。

  吴祖楣从以色列种植桑果得到了启发,在村里搞起了种植业集约化经营,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成立农业开发公司。村里将水稻全部改种为桑果,随后还建了果酒厂。

  “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共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牢记殷殷嘱托的湾底村先后打造了天宫庄园、精品植物园等一系列近郊旅游休闲项目,由此走上了一条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

  在盘活土地种植的同时,湾底村又对村民的宅基地进行再利用,化零为整。在2001年到2006年间,湾底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村改造,把原先7个自然村的6万多平米老房子全部拆除,合并建了一个天宫小区。

  也正是这样的聚沙成堆,湾底村可用土地不断增多。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