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时隔67年, 老兵重登大陈岛圆梦
6月27日一早,郑献明从椒江乘船出发,登上大陈岛。
郑献明军装照
郑献明保存的“军士和兵晋升报告表”。
左图 郑献明在大陈岛垦荒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下图 郑献明参观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诸葛晨晨摄
6月27日上午,一艘从椒江七号码头出发的游轮,准时停靠在上大陈岛客运码头。
在下船的一众行人中,有一位老人家拄着拐杖,在家人的陪同下踱步下船。当双脚踏上海岛的土地,他环顾四周,眼里难掩深情。
老人家叫郑献明,1936年出生,温州乐清人。他曾是一名大陈岛老兵,1955年至1957年,他在台州留下了人生中最深刻也最具荣光的记忆。当天,再次登岛的老兵郑献明,实现了他与大陈岛时隔67年的“约会”。
入伍
6月26日一早,郑献明一家从杭州出发,自驾抵达台州。当天下午4点,他们前往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在那里,记者见到了老兵郑献明。
在纪念馆讲解员介绍下,郑献明重温了一江山岛战役的背景、战斗过程及大陈列岛解放历史。
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老照片,“这个岛我们上去过。”郑献明激动地说。一段段尘封的记忆,在老人的脑海闪现。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打响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随后,大陈岛及其外围列岛获得解放,解放军登岛后,便开始对大陈岛进行建设。
1955年3月,19岁的郑献明离开老家乐清,到海门入伍。新兵队伍在海门港集合,乘登陆艇出发。由于行程保密,郑献明一直不知道要去哪里。
在海上颠簸了不知道多少个钟头,吐了一路,他们终于抵达大陈岛。
入伍后,因有小学教育背景,郑献明被调到卫生队。经过培训,他当起了卫生兵,日常工作内容是伤员护理、后勤保障等。半年后,郑献明又服从组织安排离岛,继续背着药箱穿梭于各个连队,足迹涉及台州多地。
在郑献明保存的“军士和兵晋升报告表”复印件上,记录着1955年3月,他被编入公安48团五连,同年4月转入48团五连卫生队,7月转入公安十六师后勤医院。1956年-1958年,他多次调动至各部队卫生员岗位。
在部队,郑献明一直守好本职岗位,主动承担苦活、脏活、累活。“军士和兵晋升报告表”上还记录着组织给予的奖励:“1956年因工作积极,受物质奖励一次。”
当兵3年后,郑献明复员,到杭州从事医疗卫生相关工作至退休。
自从离开大陈岛,他因多种原因再也没有上过岛。许多年来,郑献明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大陈岛看一看。尤其去年老伴去世后,他想去大陈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
对于父亲的执念,儿子郑红伟给出解释,“我想,这就是老兵情怀吧。那段峥嵘岁月,让老爸一辈子都感到自豪和荣耀。”
郑红伟说,从他记事起,父亲就时常对他们兄弟俩说起自己在台州当兵的情景。最让郑红伟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个侦察兵出任务时受伤,在海上独自求生,最终被发现送至临海的一处卫生院,负责这位伤员的正是郑献明,“这位英雄被送到医院时浑身是伤,我父亲对其悉心照料直至痊愈。”
对于父亲的多年愿望,郑红伟很支持,“趁老爸腿脚还利索,我们帮他完成心愿。”
圆梦
今年年初,郑红伟就开始筹划大陈岛之行,随着疫情形势缓和,最终确定6月底启程,“临出发那晚,老爸心情非常激动,整夜都没睡好。”
6月27日早上8点,郑献明一家从椒江七号码头乘船出发,先抵达上大陈岛,这是郑献明所在部队的驻守地。
郑献明记得,刚上岛时,部队还未建营房。他和战友们住在岛上的一个小庙里,庙旁有一口水井,也是附近唯一一处安全的水源。郑献明说,当时,上大陈岛的海滩上有很多炮弹壳,还有海蟹,“但我们都不敢去抓海蟹,因为沙滩下面埋着很多地雷。”
至今,郑献明对遭受重创的大陈岛印象深刻。不过,这次上岛,曾经破败不堪的庙宇、水井已不见踪影。郑红伟透露,郑献明想去大陈岛,除了故地重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亲眼领略大陈岛的美丽新貌。
- 上一篇: 应急救护走进农村文化礼堂
- 下一篇: 电商助力 仙梅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