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978899468@qq.com
手机:-
电话:
地址: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东路
爱是什么?志愿者用故事告诉你
潘兆勇 玉环市救助救灾协会会长
爱是专业
一
策划公益类活动2000多场,志愿服务时间20000多小时,作为一名志愿者,潘兆勇的公益数据,还在累加。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潘兆勇走进了敬老院。
“荒凉感”,潘兆勇说,敬老院的初印象,对他触动很大。“送过来的水果、生活用品,老人不感兴趣,但他们会拉着你的手,问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离开时,老人送潘兆勇到门口。
这件小事,让潘兆勇走上了公益这条路,一走便是近20年。
玉环市救助救灾协会也由原先的几十人到上百人,如今,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有4000多人。公益活动的项目,由敬老和助残项目,逐渐发展涉及敬老、助学、环保、消费维权、法律咨询、应急救灾等多方面。
经历过非典、汶川地震等救灾活动,面对危机,潘兆勇比常人更加敏锐。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潘兆勇意识到,公共卫生应急,不同于其他救灾。协会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大量口罩、消毒水、酒精、耳温枪等必备物资进行储备。“大概58天时间,我们20多人组成的应急队伍,为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捐赠物资,也向各乡镇村居一线卡点、医院、敬(养)老院发放各种急需物资。”
“原先做公益,我们凭的是一腔热情,但现在的志愿者服务,更讲究专业性。”玉环市救助救灾协会里有13支服务队,涉及视力、听力、水电维修等,很多志愿者更是持证服务。
相比传统的志愿者服务,潘兆勇更加明白,志愿者服务需要专业化、年轻化。
寒暑假期间,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让他感受到了专业的力量。“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提供专业的服务。他们会策划、实施、总结。”志愿者中的00后,甚至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给志愿者队伍带来了新鲜血液。
二
在潘兆勇资助过的对象中,他曾见证一个孩子,从中学到大学,工作、结婚、生子。
做公益对潘兆勇来说,是一件长期的事。
如何能给服务对象长期关注?潘兆勇说,在关注低保户这件事上,他们有一些经验。
“通过民政部门所建立的低保户档案,我们重新走访对接。”这两年,玉环市救助救灾协会走访了2000多户低保户、200多户困境留守儿童。
重新走访的意义,是了解每户低保户的实际需求。“每户低保户的需求不同,有些是物质上的,有些是精神上的。”根据每户低保户的不同需求,协会就近安排志愿者提供服务。“他们几乎每个月去,经常性回访,长期关注。”
更多时候,协会就像一个公益资源平台。
“我们对接政府、企业、专业资源,调动整个社会去帮助这群人。”企业如果想要助学,协会提供学生资料。另外,有一些帮扶,需要对接政策的,协会会联系民政部门、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等。
潘兆勇感慨,,这几年,政府对民间性组织的关注力度,持续增加。“协会需要帮忙时,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反馈,这样的支持力度,让我们的工作有了后盾。”
三
在玉环市救助救灾协会,持续做公益10年以上的志愿者有50多人,核心骨干则有200多人。
一部分志愿者做公益时,会陆续带上自己家的孩子,慢慢的,志愿者队伍中,出现了很多小学生。
“这是一种公益氛围。”耳濡目染间,这群孩子感受到公益,并直接参与到公益中。“这也是一种传承。”
潘兆勇告诉记者,在“老有所乐”项目中,小学生陪老人做游戏,或者为老人表演节目。与此同时,老人也会将一些传统手艺教给小学生,比如包粽子、包番粉圆。
做公益那么久,无法理解的人,还是会反复问潘兆勇一句:“为什么?”潘兆勇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一部分私心。
“还是因为第一次进敬老院。我了解了一下敬老院老人一整天的生活 ,基本是晒着太阳从早坐到晚。”潘兆勇想象了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我是多么希望,等我老了之后,也有一群红帽子志愿者,能陪着我聊天,关怀我。”
潘兆勇期待着,当社会出现一大群红帽子志愿者时,服务的氛围也就形成了。在这个氛围里弥漫着的,是爱,是关怀,更是专业的气息。